你看到所教的人结出果实来吗?
你看到所教的人结出果实来吗?
年轻的埃里克表示他不想再做耶和华见证人时,他的父母伤心极了。在此之前,他们一点也看不出儿子有什么异样。埃里克自幼就跟家人一起学习圣经、参加聚会、跟会众一起传道。表面看来,他是按着真理行事的啊。现在他已离家而去,父母这才醒觉真理根本不在他心里。他们既震惊又失望。
其他人也有类似的经历。圣经学生突然停止学习圣经,传道员感到万分失落。那时他们通常会问:“我怎么事先看不出来呢?”这样说来,我们可有办法知道真理是否在学生身上结出果实呢?可以在他们灵性毁去之前,就看出有什么不妥吗?我们自己的情况又怎样?怎样才能确知真理正在我们心里发挥作用?在我们熟知的撒种比喻里,耶稣给了我们提示。
务要使真理在心里扎根
耶稣说:“种子就是上帝的话语。落在好土上的,就是人怀着美好良善的心听了话语,紧紧持守,忍耐着结出果实。”(路加福音8:11,15)可见,王国真理的种子必须先在学生心里扎根,才能产生成果。耶稣保证,正如好种子落在好土一样,良善的心一旦受圣经真理打动,就会马上发挥作用,结出果实来。从哪方面看出学生结了果实呢?
不要只看表面,要看内心。不能单以属灵常规作为准则,一个人例行参与崇拜活动,不就代表他内心情况良好。(耶利米书17:9,10;马太福音15:7-9)我们要看深一点。要看到圣经学生在欲望、动机、目标等事上有明确的转变,而且正努力培养跟上帝旨意一致的新品格。(以弗所书4:20-24)且举个例说明这点。保罗说帖撒罗尼迦人听见好消息就接纳了,认为是上帝的话语。但保罗基于什么来确定真理“在[他们]里面发挥作用”呢?就是他们在后来所表现的恒忍、忠信和爱心。(帖撒罗尼迦前书2:13,14;3:6)
诚然,学生的内心情况怎样,迟早都会从行为表露出来,埃里克的事例正好说明这点。(马可福音7:21,22;雅各书1:14,15)遗憾的是,一旦不良的特征昭然可见时,补救也许已来不及了。因此,要在这些弱点还没有成为绊脚石之前就辨认出来。这样做的确殊不容易。我们必须懂得怎样察验人心。可以怎样着手呢?
向耶稣学习
当然,没有人能像耶稣那样完全洞悉人心,知道人的一切想法。(马太福音12:25)可是耶稣表明,其实我们也能运用悟性,辨明别人的欲望、动机和价值观。正如医生用不同 的技术来检查病人的心脏,耶稣也运用上帝的话语来察验人的内心,把人的思想“汲引出来”,显明人“心里的意念和打算”,即使这些想法隐而未现,耶稣也能察觉出来。(箴言20:5;希伯来书4:12)
例如,耶稣就曾在一个场合里引导彼得,让他看出自己的弱点,而事实证明这弱点后来真的成了彼得的绊脚石。耶稣知道彼得很爱他,所以较早前把“王国的钥匙”交托给彼得。(马太福音16:13-19)但耶稣也知道撒但正对使徒虎视眈眈。在前头的日子,使徒将要面对巨大的压力,迫使他们放弃信仰。耶稣清楚看出门徒不都是信心十足的,所以他一洞悉到他们有什么弱点,就毫不犹豫地指出他们要努力的地方。让我们看看耶稣怎样做。
马太福音16:21报道:“从那时起,耶稣基督开始向门徒指出,他必须……受很多苦,又要被杀”。请留意,圣经说耶稣向门徒指出 他将来有什么遭遇。耶稣不是单单告诉门徒,而是向他们展示凭据,他很可能援引经文,例如诗篇22:14-18或以赛亚书53:10-12,说明弥赛亚必须受苦被杀。无论耶稣当时是读出经文还是引述有关经节,重点是他运用圣经让彼得和在场的人有机会作出回应,从而显露他们心中的想法。门徒对耶稣将临的迫害有什么反应呢?
说来奇怪,彼得向来热心积极、敢想敢言,但他当时的反应冲动鲁莽,显露了思想上的严重弱点。彼得说:“主啊,你该爱惜自己,你绝不会有这种下场的。”很明显,彼得的想法是错误的,耶稣坦言彼得所想的“不是上帝的意思,而是人的意思”。怀有人的想法是个重大的错误,后果可会不堪设想。耶稣接着怎样做呢?他斥责完彼得,就对他和其余的门徒说:“谁想来跟从我,就该承认不再拥有自己,背起自己的苦刑柱,不断跟随我。”耶稣可能根据诗篇49:8和62:12的话,仁慈地提醒他的跟从者,永生的希望并不有赖于人,因为人不能带来拯救,而是有赖于上帝。(马太福音16:22-28)
虽然彼得后来因恐惧而跌倒,三次不认耶稣,却没有一蹶不振。他之所以能够在灵性上迅速恢复过来,无疑归功于上述那次交谈以及耶稣平时的教诲。(约翰福音21:15-19)彼得失足之后只是过了五十天,就在耶路撒冷群众面前,无畏地作证耶稣已从死里复活。在随后的岁月,尽管他屡屡遭人逮捕拷打,多次下狱,仍勇敢无惧。彼得的确在坚守忠义方面树立了杰出的榜样。(使徒行传2:14-36;4:18-21;5:29-32,40-42;12:3-5)
我们从这件事学到什么呢?你看到耶稣怎样把彼得的思想汲引出来,显露他的心思意念吗?首先,耶稣选取合适的经文,指出要彼得留意的事,然后给他机会表达心里的
想法。最后,耶稣提出圣经的劝告,帮助彼得纠正思想和看法。你可能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教导能力。但以下两个事例表明,只要做好准备,倚赖耶和华的帮助,人人都能效法耶稣。把心里的思想汲引出来
一个基督徒父亲的两个儿子在读小学一、二年级时,有一次擅取了老师桌上的糖果。父亲知道后,就叫儿子来,一同坐下谈谈。父亲没有轻忽了事,以为孩子只是跟老师开开玩笑。他说:“我要把他们的心思汲引出来,我想知道儿子怎么会做出这等坏事。”
父亲引用约书亚记第7章,请儿子回想亚干的经历。儿子恍然大悟,向父亲表白自己做错了。父亲知道他们已经为自己的行径良心不安,就让他们读以弗所书4:28。经文说:“偷窃的,不要再偷,倒要勤劳,……就可有东西分给穷乏的人。”随后,父亲要儿子买糖果送还老师,并向老师赔罪。借着要儿子弥补过错,他把圣经的教诲深印在儿子心里。
这位父亲说:“我和妻子一察觉到孩子思想不正确,就会跟他们推理,务求除掉他们的错误想法,使他们怀着纯正、良好的动机行事为人。”这对父母仿效耶稣的教导方式,循循善诱地教导他们的儿女。随着时间过去,他们的苦心结出了美好的成果。两个儿子后来都获邀到布鲁克林的伯特利总部服务。在二十五年后的今天,其中一个儿子仍在那里工作。
请考虑另一个事例,看看以下这个基督徒怎样帮助她的圣经学生。她的学生已出席聚会、参与传道,还打算受浸。尽管这样,学生看来过分信赖自己,没有依靠耶和华。传道员忆述:“由于过惯独身生活,她没察觉到自己正变得越来越自行其是。我担心她迟早不是身体出现问题,就是属灵方面出现问题。”
传道员于是主动提出帮助,用马太福音6:33跟这个学生推理,帮助她调整价值观,好把王国放在首位,并把一切事都交托给耶和华,深信耶和华所用的解决方法必定是最佳的。传道员坦率地问:“独居的生活是不是让你很难信任别人,就算耶和华也不例外呢?”学生承认她已差不多停止向上帝祷告了。传道员用诗篇55:22,鼓励她听从圣经的劝告,把重担卸给耶和华,因为彼得前书5:7提出保证:耶和华关心我们。这番话触动了学生的心扉。传道员说:“她素来很少流泪,但这次她哭了。”
让真理继续在你心里发挥作用
看见所教的人响应圣经真理,我们自然非常快乐。可是,我们想儿女和学生进步,自己也得以身作则。(犹大书22,23)事实上, 我们所有人都必须“恐惧战兢,不断努力,完成使[我们]得救的工作”。(腓立比书2:12)这包括经常让圣经真理的光照亮我们的心,好察看自己的态度、欲望和感情有没有需要留意的地方。(彼得后书1:19)
举个例,你近来对属灵的活动是不是没有以前那么积极呢?假如是这样,原因是什么呢?也许是过分信赖自己。怎么知道?读读哈该书1:2-11,认真想想耶和华怎样跟重返故土的犹太人推理,然后扪心自问:我是不是过度注重经济安全和物质享受呢?我真心相信,如果自己以属灵的事为先,耶和华就会看顾我和家人吗?还是觉得照顾自己的事更要紧呢?假如你发现需要纠正自己的思想或看法,现在就要行动。圣经的劝告,例如记载在马太福音6:25-33、路加福音12:13-21和提摩太前书6:6-12,可以助人对物质有正确的观点。我们怀有圣经的看法就必得着耶和华源源不绝的美福。(玛拉基书3:10)
这样坦率的自我反省可以给你当头一棒,使你猛醒过来。弱点暴露出来,还要加以承认,也许叫我们难受,但却是生死攸关的。哪怕问题有多私人或敏感,我们积极地调整自己的思想,怀着爱心主动帮助儿女和圣经学生,这也许就是挽救自己和别人性命的第一步。(加拉太书6:1)
要是努力未见成果,怎么办呢?不要就此放弃。鉴于我们都不完美,把内心的思想调整过来并不容易,而且是急不来的,有时甚至令人感到气馁。但所下的一切功夫都是值得的。
文章开头提到的埃里克最后都醒悟过来,重新“按着真理行事”。(约翰二书4)他说:“我意识到自己所失去的东西时,才觉悟前非,重投耶和华的怀抱。”多亏父母的帮助,埃里克现在忠心地事奉上帝。父母曾不厌其烦地帮助埃里克察验内心,尽管他当时很反感,现在却十分体会父母的苦心:“爸爸妈妈真好!他们很爱我,从没有放弃我。”
不论我们教导的是儿女还是圣经学生,我们用上帝的话语照亮他们的心,就是向他们表现忠贞之爱。(诗篇141:5)要继续察验他们的内心,好确定他们正在披上基督徒的新品格。要“正确地运用真理的话语”,好让真理不但在我们心里发挥作用,也在我们所教的人心里发挥作用。(提摩太后书2:15)
[第29页的图片]
耶稣的一番话显露了彼得的弱点
[第31页的图片]
运用圣经把人的内心思想汲引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