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烏干達

烏干達

烏干達

許多世紀以來,探險家一直探索尼羅河的源頭。這條浩瀚的大河蜿蜒曲折地流經半個非洲,然後注入地中海。有些探險家認為,尼羅河源源不絕的河水主要來自維多利亞湖和周圍的高山。過去幾十年,這個地區有不少居民找到了更寶貴的水源,就是予人永生的「活水」,他們為此感到振奮。(約翰福音4:10-14)烏干達的居民「對正義如飢似渴」,以下就是他們的經歷。(馬太福音5:6

「非洲之珠」

烏干達位於非洲中部,橫跨赤道,景色優美,氣候宜人。在宏偉壯麗的魯文佐里山(又稱月光山)上,冰川在融化,閃爍發亮的水如瀑布般奔騰而下,流進無數的河流和湖泊。烏干達土壤肥沃,雨水充沛,適合種植咖啡、茶和棉。烏干達盛產大蕉,這種適宜煮熟吃的蕉,是烏干達人的一種主要食糧。他們的主菜馬托基(matooke)就是用大蕉做的。當地人也吃木薯粉、玉米粉、小米和蜀黍(高粱)。

這個熱帶國家是獅子、大象、河馬、鱷魚、豹子、長頸鹿和羚羊的棲息地,也是黑猩猩,各類吸引人的猴子和瀕臨絕種的大猩猩居住的地方。無論在哪裡,都可以聽到美麗鳥兒的歌聲。烏干達確實是個美不勝收的國家,難怪這地方有「非洲之珠」的美譽。

熱情好客的烏干達人

烏干達的人口約有3000萬,他們來自差不多30個部族。大多數烏干達人虔信宗教,隸屬一般教會;但跟其他地方一樣,正式的宗教崇拜往往混雜了傳統的宗教習俗。烏干達人通常友善好客,尊敬長者,因此不時會看見一些人跪下來侍候較年長的人或跟長輩問好。

很可惜,在20世紀70和80年代,這個國家經歷政治動亂,導致成千上萬的人死去,為這顆美麗的「非洲之珠」和其中熱情好客的人民造成極大的創傷。此外,愛滋病到處蔓延也使這個國家雪上加霜。在這些情況下,耶和華見證人給適應能力很強的烏干達人帶來了安慰和希望。

名實相符的先驅

烏干達有記錄的王國傳道工作始於1931年,當時南非分部辦事處負責督導赤道以南,非洲各國的傳道工作。為了開拓這片廣大的地區,分部委派了兩個先驅,羅伯特·尼斯貝特和戴維·諾曼到相當於現在的肯尼亞、烏干達和坦桑尼亞一帶的地區傳道。

諾曼和尼斯貝特弟兄決心要把王國好消息帶到非洲內陸的地區。他們帶了200箱書刊,於1931年8月31日展開這個傳道運動。他們從達累斯薩拉姆啟程,抵達桑給巴爾島,途經蒙巴薩港,前往肯尼亞高地。他們坐火車,沿著鐵路線在各城鎮傳道,直到維多利亞湖的東岸。這兩個勇敢的先驅坐汽船橫過維多利亞湖,抵達烏干達首都坎帕拉。他們分發了許多書刊,也有許多人訂閱《黃金時代》(即現在的《警醒!》)。這兩個弟兄繼續開車,到更深入內陸的地區傳道。

四年後(1935年),四個來自南非的先驅展開另一次進入東非的傳道旅程。他們是格雷·史密斯和妻子奧爾加,還有羅伯特·尼斯貝特和弟弟喬治。他們將兩輛設備完善的廂式送貨車改裝作住所,這些熱心的先驅要走過崎嶇的路,也要穿過高達3米(10英尺)的象草。據報導,「他們常常在野外露宿,看到、聽到和觸摸到非洲『心臟的跳動』。這裡有無數野生動物,晚上咆哮的獅子,寧靜地吃草的斑馬和長頸鹿,還有體型龐大、令人生畏的犀牛和大象」。這些先驅勇敢無畏,探訪了多個從來沒有聽過王國信息的城鎮。

格雷·史密斯和妻子奧爾加在坦噶尼喀(現稱坦桑尼亞)逗留了一些日子。羅伯特·尼斯貝特和弟弟喬治則前往肯尼亞的內羅畢。後來,殖民地政府下令史密斯夫婦離開坦噶尼喀,於是他們啟程前往烏干達的坎帕拉。這一次情況不同了,他們沒以往那麼順利,坎帕拉的警察時刻監視他們。可是他們一點也沒有退縮,在短短兩個月,他們分發了2122本書和小冊,舉行了6次公眾演講聚會。可是最後,當時的總督簽發了驅逐令,要這對夫婦離開烏干達。他們轉往內羅畢,跟尼斯貝特兄弟會面,然後返回南非。

蒙耶和華賜福,這些傳道活動獲得很好的成果,向地區作了良好的見證。雖然受到宗教領袖反對和殖民地政府不斷施加壓力,先驅們卻分發了超過3000本書和7000本小冊,還有許多人訂閱雜誌。這些傳道活動結束後,過了很多年,烏干達的傳道活動才得以恢復。

恢復傳道活動

1950年4月,一對來自英國的年輕夫婦,基爾米尼斯特弟兄和妻子抵達坎帕拉,在那裡住下來。他們熱切地傳講好消息,很高興看見有兩個家庭對真理有良好反應,一個是希臘家庭,另一個是意大利家庭。

後來,在1952年12月,耶和華見證人紐約總部的諾爾弟兄和韓素爾弟兄探訪肯尼亞的內羅畢。基爾米尼斯特弟兄不想錯過跟他們一起的時間,於是從老遠的坎帕拉來到內羅畢。諾爾弟兄和韓素爾弟兄勉勵內羅畢的小組,並安排在坎帕拉成立會眾。這群剛成立的會眾不久就在傳道工作上獲得良好的成果,在1954工作年度,會眾傳道員的人數達到10個人的高峰。

同一年,南羅得西亞(現稱津巴布韋)分部派埃里克·庫克探訪東非。庫克弟兄留在坎帕拉的新會眾一段時間。雖然弟兄們喜歡參加每週舉行的《守望台》研究班,但他們卻沒有經常參與傳道工作。庫克弟兄鼓勵基爾米尼斯特弟兄舉行所有會眾聚會,包括每週的傳道工作聚會。為了進一步擴大傳道活動,庫克弟兄指出逐戶傳道工作很重要,並仁愛地為一些傳道員提供個別的訓練。

到那時為止,傳道對象主要是住在烏干達的歐洲人。庫克弟兄留意到,大部分在坎帕拉土生土長的烏干達人都說盧干達語。他說,如果要打動當地人的心,弟兄要把書刊翻譯成盧干達語。1958年,傳道員開始使用剛譯好的《這王國的好消息》小冊,這對傳道工作是多大的幫助!工作不斷擴展,1961年,傳道員的人數達到了19人的新高峰。

基爾米尼斯特弟兄從事世俗工作時認識了一個開朗熱誠的烏干達人,名叫喬治·加杜。喬治40出頭,他的母語是盧干達語,但英語也很流利。他知道上帝的名字是耶和華之後,立即對真理產生興趣,並開始學習聖經。不久,他跟基爾米尼斯特弟兄一起挨家逐戶傳道,做基爾米尼斯特弟兄的傳譯員。1956年,喬治在恩德培附近的維多利亞湖受浸,象徵他獻身給耶和華。他是烏干達第一個接受水浸禮的人。

可惜過了不久,烏干達的傳道工作緩慢下來。有些外國弟兄在工作合同滿了以後返回家鄉。有幾個弟兄被會眾開除,也有些人因會眾成員做了違反聖經的事而被絆倒。加杜弟兄深愛耶和華,深知自己已經找到真理,所以「不論時勢順利不順利」,他都緊緊持守真理,忠貞不二地肩負長老的職責,直到1998年去世為止。(提摩太後書4:2

到需要更多傳道員的地區服務

東非的地區廣大,需要很多王國傳道員,但使問題更難解決的是,殖民地政府不准海外傳道員入境。那怎麼辦呢?

1957年,上帝的組織呼籲全球的傳道員,到需要更多傳道員的地區服務,也鼓勵靈性成熟的弟兄搬到這些地區去。這個呼籲跟保羅在異象中聽見的呼籲很類似,當時一個人懇求他說:「請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吧。」(使徒行傳16:9,10)這個現代的呼籲對烏干達的傳道工作有什麼影響?

弗蘭克·史密斯和妻子瑪麗響應呼籲。他們懷著跟以賽亞一樣的精神,立即準備搬到東非去。 *以賽亞書6:8)1959年7月,他們在紐約乘船經開普敦抵達蒙巴薩。接著他們坐火車到坎帕拉,弗蘭克在坎帕拉的政府測量局得到一份工作合同,當政府的化學師。史密斯夫婦住在坎帕拉以南約35公里(22英里)的恩德培。恩德培是維多利亞湖沿岸的一個美麗城鎮,這裡的人從沒有聽過王國的好消息。史密斯夫婦經常參加坎帕拉會眾的聚會,這群會眾雖然人數不多,卻不斷在增長。

不久,史密斯夫婦幫助彼得·賈比和妻子埃絲特認識真理,當時彼得在烏干達政府部門擔任要職。接觸史密斯夫婦之前,彼得曾獲得一本《宗教對人類有什麼貢獻?》(英語) *,但由於工作忙碌,而且經常調動工作單位,所以他沒有看這本書。後來,有兩個部族因爭奪土地而發生激烈糾紛,他被派去為雙方進行斡旋。彼得祈求上帝,「上帝啊,如果你幫助我,我一定會尋求你」。問題解決了,他想起自己對上帝所作的禱告,於是開始閱讀那本書。他看出自己讀到的是真理,就開始尋找耶和華見證人。彼得遇到弗蘭克·史密斯,弗蘭克願意幫助彼得和他妻子每週學習聖經,彼得感到多麼高興!最後,這對快樂的夫婦都受了浸。他們忠心服務40多年,至今仍然是熱心的傳道員。

其他外國弟兄也響應呼籲,到需要傳道員的地區服務。有些取得工作合約,可是他們工作的地方跟坎帕拉會眾距離很遠。有一對夫婦住在姆巴拉拉,姆巴拉拉是烏干達西南部的山區小鎮,離坎帕拉約300公里(180英里)。他們安排在家裡舉行《守望台》研究班和書籍研究班。不過,他們不時會長途跋涉到坎帕拉或恩德培跟基督徒弟兄姊妹交往。他們也跟北羅得西亞(現稱贊比亞)的盧安夏分部辦事處保持聯繫。這個辦事處負責照管東非的王國傳道工作,當時督導分部的是哈里·阿諾特。哈里以海外特訪監督的身份,探訪坎帕拉,鼓勵烏干達為數不多的傳道員。這些傳道員非常感激他的關懷。

湯姆·庫克和妻子安住在英國,他們也渴望到需要更多傳道員的地區服務。湯姆曾向幾個國家申請工作職位,後來他獲烏干達教育部聘用,做教育主任。起初,由於工作緣故,他和妻子帶著四歲的女兒薩拉來到坎帕拉以東130公里(80英里)的小鎮伊甘加。他們第二個女兒蕾切爾出生之後,他們就舉家搬到金賈鎮。一般人相信,這個鎮的所在地方就是尼羅河的源頭。後來,他們搬到坎帕拉居住。

犧牲和福分

這些搬來烏干達服務的家庭對烏干達的傳道工作確實貢獻良多!他們雖然要放棄一向享有的舒適生活,但看見謙卑的人響應王國好消息,按真理改變自己的生活,他們感到多麼欣慰。這些家庭跟當地弟兄姊妹的家庭一起崇拜上帝,愉快地彼此交往,充分體驗到基督徒大家庭的團結和友愛。

湯姆·庫克憶述:「傳道時遇到的人都很親切,他們的樸實民風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能夠盡一分力參與傳道工作,看見會眾不斷增長,確實是很大的殊榮。」

每逢有人問湯姆對於搬到烏干達有什麼感覺,他說:「這裡提供了一個難能可貴的優良環境,讓我們可以和兒女一起事奉耶和華。在這裡,我們看到來自不同國家弟兄姊妹的好榜樣,也有機會跟本地忠貞、充滿愛心的弟兄姊妹來往,有許多寶貴的服務機會。我們不用受電視影響,而且能夠接觸非洲原野各種奇特的事物。這些只是其中的一些福分而已。」

那些到需要更多傳道員地區服務的弟兄姊妹要長途跋涉,乘公共汽車或火車,走750公里(500英里)到肯尼亞參加分區大會,可見,他們多麼珍視跟基督徒同工的屬靈交往。

參加區域大會,他們要付出更大努力。例如在1961年,烏干達和肯尼亞的大會代表前往北羅得西亞(現稱贊比亞)的基特韋參加區域大會。其中一個大會代表憶述:「這意味著我們要花四天,在坦噶尼喀(現稱坦桑尼亞)未經鋪砌、崎嶇不平的路上走1600公里(1000英里),回程也要走四天的路,穿越酷熱、塵土飛揚的非洲熱帶草原,才能回到烏干達。這是一段艱苦的路程。但能夠跟許多弟兄姊妹愉快地交往確實是很大的福分。」雖然走這段路十分艱辛,但他們卻在屬靈方面受到很大的激勵!

海外傳道員功不可沒

1962年,烏干達脫離英國獨立。第二年,諾爾弟兄探訪肯尼亞的內羅畢,討論是否可以派海外傳道員到烏干達去。派誰去呢?

湯姆·麥克萊恩和妻子貝瑟爾是基列聖經學校第37屆的畢業生。他們最近才抵達內羅畢,剛開始在那裡服務。但使他們大感意外的是,分部把他們調到坎帕拉去!不過,他們很樂意接受這個新的工作崗位,成為最先在烏干達服務的海外傳道員。湯姆承認,「起初我們很想念肯尼亞,不久,我們就很喜歡烏干達了,因為烏干達人很友善,而且很樂於聆聽王國的信息」。

湯姆和貝瑟爾在肯尼亞學會了斯瓦希里語,可是現在他們要學另一種語言,就是盧干達語。他們沒有老師指導,只有一本自學書,但他們信賴耶和華,決心學好盧干達語。他們來到烏干達的頭一個月,用了250個小時學習新語言,第二個月則用了150個小時,不包括他們用在傳道工作上的100個小時。他們逐漸能夠掌握這種新語言,並在傳道工作上取得良好的成果。

1964年1月,基列聖經學校第38屆畢業生吉爾伯特·沃爾特斯和妻子瓊抵達烏干達,跟湯姆和貝瑟爾一起工作。還有兩對夫婦,他們是斯蒂芬·哈迪和妻子芭芭拉、羅恩·比克內爾和妻子珍妮。這兩對夫婦也是基列聖經學校第38屆的畢業生,被派到鄰近的布隆迪服務,但由於簽證出了問題,他們後來也被派到烏干達。即時,坎帕拉需要另一個海外傳道員之家。

坎帕拉的會眾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群會眾的成員包括加杜弟兄和他的家庭;約翰·布瓦利和妻子尤妮斯,這對夫婦是特別先驅,來自北羅得西亞,他們有三個孩子;還有瑪格麗特·涅耶得和她的兒女。會眾在一個露天的地方舉行聚會。吉爾伯特·沃爾特斯說:「我們唱王國詩歌時沒有樂器伴奏,布瓦利家庭領著大家高聲地唱,雖然我們人數不多,路過的人卻清楚地看見我們,聽見我們的歌聲。聚會使我們得到所需的勇氣,能夠堅持不懈地緊守工作的崗位。」

不久,吉爾伯特·沃爾特斯和瓊奉派到金賈設立海外傳道員之家,當時金賈還沒有任何有組織的傳道活動。後來,分部再設立了兩個海外傳道員之家,一個在肯尼亞邊境的姆巴萊,另一個在姆巴拉拉。住在這些海外傳道員之家的海外傳道員,跟許多來自其他國家的特別先驅一起工作。田地已經發白,可以收割莊稼了。(約翰福音4:35)怎樣才能加速收割工作呢?

組織傳道活動

烏干達的全時傳道員盡力以有系統的方式做遍這塊廣大的地區。星期一到星期五,他們會在那些標明街名和門牌號碼的住宅樓房傳道。可是,他們怎樣才能有系統地做遍那些沒有街名和門牌號碼的地區?

湯姆·麥克萊恩說:「我們按山丘劃分地區,我們兩個人繞著山的一邊走,另外兩個人則繞著山的另一邊走,我們沿著小路上山下山,直至四個人相遇為止。」

烏干達本土的耶和華見證人數目越來越多,他們熟悉地區,也明白本地的文化。外國來的弟兄從他們獲得許多幫助。另一方面,本地的傳道員也從外國弟兄姊妹的寶貴經驗得益不淺。舉個例,在金賈,本地的弟兄已經跟海外傳道員一起傳道。星期日早上8點到10點,他們挨家逐戶傳道。之後,他們用一個小時續訪對聖經感興趣的人,接著主持聖經研究,直到中午。這樣,整群會眾都能彼此交流,彼此鼓勵。

那時候,金賈是全國第二大城鎮,設有一個水力發電站,是發展工業的理想地點。海外傳道員在繁忙的車站(計程車和公共汽車)作見證,獲得很好的成果。許多從很遠地方來的旅客,都欣然接受聖經書刊,在旅途中閱讀。藉此,王國的種子得以傳播到周圍更遠更廣的村莊。

弟兄也使用電台廣播,讓更多人有機會聽到好消息。每週他們在國家電台播出一個節目,稱為「大眾所關心的事」。在節目裡,「羅先生」和「李先生」用對話形式,談論發人深省的課題,例如「應付家庭生活的危機」,「怎樣保護自己不致成為罪行和暴力的犧牲品」。一個弟兄憶述:「在一個非洲電台的廣播節目裡,聽到一個有美國口音的人跟一個有蘇格蘭口音的人談話,實在有點異乎尋常。我們傳道時,常常聽到人們談及他們對這個節目的意見。由此可見,用電台傳播好消息是有效的。」

幫助經驗較淺的傳道員

那時,金賈的小組在瓦盧庫巴一個主要住宅區的會堂舉行聚會。湯姆·庫克回憶說:「許多弟兄在真理的時間很短,他們準備聚會節目時,可供參考的書刊也不多。」那怎麼辦呢?

湯姆說:「海外傳道員收集不同的聖經書刊,放在一個弟兄的家裡。這個弟兄的家位於這個住宅區的中央。每個星期一晚上,那些在聚會裡有節目的弟兄會來使用這個圖書庫的書刊。」現在金賈附近有幾群會眾,弟兄發現在這個位於尼羅河發源地的水域裡,屬靈的漁獲仍然十分豐富。

探訪會眾的監督促進屬靈的增長

1963年9月,新成立的肯尼亞分部開始督導烏干達的傳道工作。探訪會眾的監督威廉·尼斯貝特,攜同妻子繆里爾不但探訪內羅畢的分區,也探訪烏干達的會眾。威廉的兩個哥哥羅伯特和喬治都是先驅,他們差不多30年前已經在烏干達傳道。威廉也跟隨兩個哥哥的腳蹤。現在傳道員也從尼斯貝特家族第二批成員的辛勤工作獲得幫助。

越來越多人對真理表現興趣,許多小組紛紛成立,傳道員散居在這塊廣大地區的不同地方。因此,探訪會眾的監督定期探訪這些會眾和小組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弟兄姊妹就可以得到訓練和鼓勵。這也讓住在偏遠地區的弟兄姊妹安心,因為他們看出「耶和華的眼看顧義人」。(彼得前書3:12

1965年,探訪會眾的監督斯蒂芬·哈迪攜同妻子芭芭拉探訪一個分區裡的會眾。這個分區從烏干達伸展至塞舌爾群島。塞舌爾群島位於非洲以外2600公里(1600英里)的印度洋。他們展開一次屬考察性質的旅程,看看先驅在哪裡傳道會獲得最好的成果。肯尼亞分部借出一部大眾(福士)Kombi型號的汽車,給他們用作交通工具和住所。僅在6個星期裡,他們已經走遍烏干達大部分的地區,包括馬薩卡、姆巴拉拉、卡巴萊、馬辛迪、霍伊馬、波特爾堡、阿魯阿、古盧、里拉、索羅蒂。

哈迪弟兄憶述:「那次旅程令人振奮,傳道的時候也很開心。每一個人,包括當地的官員都非常友善,而且樂於助人。我們探訪一個住戶時,鄰居和路過的人也來聽,結果我們的探訪就變成了一個『公眾演講』。甚至在偏遠的地方,也有一些面帶笑容的人上前跟我們攀談,把我們視為他們的客人。書刊很快就分發完了。我們分發了大約500本書,也有許多人訂閱《守望台》和《警醒!》雜誌。」

烏干達人很友善,而且求知慾強。他們喜歡屬靈的事,看來這個國家在屬靈方面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最重要的是,哈迪夫婦體驗到,在這塊肥沃的田地裡,他們的傳道工作是蒙耶和華賜福的,這使他們大感振奮。

耶和華促成生長

1965年8月12日是烏干達耶和華見證人的一個歷史里程碑。萬國聖經研究會正式註冊成為法人團體,於是耶和華見證人的傳道和使人作基督門徒的工作在烏干達獲得法律認可。20世紀60年代,一小群心地善良、靈性健壯的烏干達人,例如喬治·馬延迪、彼得·賈比和妻子埃絲特、伊達·薩利等,是當地耶和華見證人的中流砥柱。1969年,烏干達報告有75個傳道員。烏干達的人口大約是800萬,傳道員跟人口的比例是1比10萬。到了1970年,王國傳道員的數目已經增至97人;1971年增至128人;到1972年,當地已有162個傳道員經常在地區裡傳道。

雖然這些增長為弟兄帶來鼓勵,但他們知道他們的力量不是來自這些增長,而是來自「促成生長的上帝」。(哥林多前書3:7)他們沒有想到,在20世紀70年代他們的生活會經歷巨變,他們的信心也會受到重大的考驗。1971年,陸軍參謀長伊迪·阿明(阿敏)發動軍事政變奪取政權。在他的獨裁統治下,許多人都活在痛苦中,另外還有幾十萬人喪生。此外,政府跟敵對黨派發生的衝突,次數也越來越多。烏干達跟鄰國的邊境不時關閉。國內很多地方實施宵禁令。有些烏干達人開始消失,有些則受到監視。愛好和平的烏干達弟兄姊妹對這些動亂、恐嚇和暴力有什麼反應呢?

「上帝的統治」還是人的統治?

這時候,弟兄正籌備在坎帕拉舉行1972年「上帝的統治」區域大會,這是烏干達的第一個區域大會。大會代表來自肯尼亞、坦桑尼亞和遙遠的埃塞俄比亞。他們怎樣應付日益緊張的局勢,越來越頻繁的政治和種族衝突,以及令人苦惱的邊境關卡?他們應該取消大會嗎?弟兄們為大會熱切禱告,懇求耶和華指引大會的安排和保護那些前來參加大會的代表。

稍後,大會代表在邊境看見大群人逃離烏干達,情勢看來越來越危險!許多人離開,原因是政府驅逐所有非烏干達公民的亞洲人(主要是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還有不少人,例如外籍教師,他們認為這條法令對其他族裔是個凶兆,於是也紛紛離開。即使這樣,大會代表仍然陸續抵達。他們在這個局勢緊張的城市看見什麼?

出乎意外地,他們發覺坎帕拉非常平靜。弟兄們和對聖經感興趣的人歡天喜地在大會會場等候他們來臨。更令他們驚訝的是,原來政府竟批准他們在坎帕拉最繁忙的街道上,豎起一個巨大的橫幅,宣傳大會舉行的日期和地點。在這個史無前例的動亂時期,橫幅上用粗體字寫著公眾演講的題目「上帝的統治——全人類惟一的希望!」

大會節目沒有受到任何干擾。最高出席人數是937人。這次大會是烏干達耶和華見證人的一個重要歷史里程碑。大會之後,外國的代表回家時,在邊境受到阻攔,但他們的熱心卻絲毫沒有減退。最後,他們全部得以安全回到家裡。烏干達的政局越來越動盪,耶和華的子民勇敢地表明他們效忠於宇宙至高的統治者。在這個關鍵的時候,上帝的確使他子民勇敢,賜他們力量。(詩篇138:3

喬治·奧喬拉和妻子格特魯德是參加這次大會的烏干達人。格特魯德憶述:「這是我參加的第一個大會,我也是在這個大會裡受浸的!」那時候喬治還沒有成為耶和華見證人。喬治是足球迷,對他來說,球場只是個運動場地。但由於他自己研讀聖經,加上看見妻子的良好品行,後來他也於1975年在肯尼亞以水浸禮象徵自己獻身給耶和華。

格特魯德是烏干達北部第一批認識真理的人之一。她憶述:「我在1972年受浸時,以為自己的地區很偏遠,現在這裡有一個王國聚會所、一個海外傳道員之家、一個翻譯辦事處。這令我感到比受浸的時候更興奮!」

艱難時期

事前沒有任何警告,1973年6月8日,電台和電視台宣布,烏干達有12個宗教團體受到禁制,其中包括耶和華見證人。新政府誤導群眾,說外國人是間諜,這引起了公眾的恐慌和猜疑。海外傳道員的傳道工作越來越困難。烏干達的耶和華見證人進入了一個特別艱難的時期。(提摩太後書4:2)他們會有什麼遭遇呢?

該年,兩對海外傳道員夫婦由於被拒延期居留,已經離開了烏干達。7月中,其餘12個海外傳道員全部被逐出境。那些到需要傳道員地區服務的外國弟兄則由於工作緣故,可以多留一點時間,但他們逗留的時間也很短暫。第二年,他們全部都被迫離開烏干達。

堅定不移

看見親愛的外國弟兄姊妹離開,烏干達的其他傳道員感到難過是可以理解的。但憑著耶和華的力量,他們能夠堅定不移地繼續做主的工作。(哥林多前書15:58)歐內斯特·萬馬拉是一個年長的弟兄。當他獲悉耶和華見證人的工作受禁時,他立即說:「他們禁得住我的心 嗎?」從他的反應就可以看出,當時的弟兄確實對耶和華是忠貞不二的。

現在所有外國來的長老都離開了烏干達,本地的長老例如喬治·加杜、彼得·賈比等怎樣應付呢?本地弟兄靈性堅強,熟悉本地的文化,這大大幫助他們應付當前的考驗。賈比弟兄說:「一個烏干達人要認識真理,事奉耶和華,他必須很自律,才能棄絕那些違反耶和華標準的習俗。當時負有職責的弟兄只能按照上帝組織的書面指引處理會眾的事務,他們尤其需要自律。」仔細研讀聖經幫助本地長老聽從組職的指引,避免受屬人的智慧所誤導。結果,這段考驗時期不但沒有使耶和華的子民退縮,反而使他們在屬靈方面不斷進步。

在另一方面,一般人卻感到生活越來越不安全。許多人受到襲擊,有些人則活在恐懼中,對軍人談虎色變。國內盛行貪污,導致經濟崩潰。錦繡山河慘遭蹂躪。在這段艱難時期,耶和華在烏干達的忠貞子民,仍然能夠快樂地事奉上帝嗎?

充滿歡樂的基督徒聚會

政府用盡一切方法禁止所有對政府構成威脅的政治集會。耶和華見證人嚴守中立,他們尊重聖經的教誨。聖經吩咐基督徒要彼此鼓勵,不要放棄聚會。(希伯來書10:24,25)在多疑的政府嚴密監視下,烏干達的弟兄需要有很大勇氣,也要謹慎行事,才能經常舉行聚會。上帝的僕人舉行正當聚會時,怎樣避免引起別人的注意?

首先,他們化整為零,將會眾分成小組,在私人家裡舉行聚會。如果聚會人數較多,他們會假裝野餐。例如每個月一次,整群會眾會聚在一起,聆聽演講和舉行《守望台》研究班。弟兄會安排在公園或在某個人的花園裡野餐。這個策略很管用,因為烏干達人喜歡社交,跟朋友和親戚聚集一起,是很平常的事。參加聚會時,弟兄姊妹會帶自己的聖經和研讀用的書刊。弟兄們都善於攜帶所需的一切用品,到郊外「野餐」!這些聚會使他們想起,古代以色列人慶祝宗教節期時是多麼的歡樂!(申命記16:15

在禁制期間,弟兄們把分區大會的內容濃縮起來,然後以野餐的形式舉行。雖然政府想方設法阻止他們,弟兄從不會停止聚會或宣揚好消息。有些弟兄甚至能出席在內羅畢舉行的大會,之後還跟其他人分享許多暖人心窩的經歷。

像蛇一樣謹慎,像鴿子一樣清白無邪」

負有職責的弟兄認為,只要他們「像蛇一樣謹慎,像鴿子一樣清白無邪」,禁制令也許不會那麼嚴格地執行,他們也可以繼續從事屬靈的活動。(馬太福音10:16)因此,只要小心謹慎,特別先驅可以繼續工作,其他傳道員也可以挨家逐戶地傳道。

當然,有些人不喜歡耶和華見證人上門探訪他們。20世紀70年代中期,有一天,彼得·賈比跟年輕的弗雷德·涅耶得一起傳道。弗雷德的媽媽在1962年認識真理,當時弗雷德還是個嬰孩。現在他長大了,而且不久會在屬靈方面受到考驗。

一個憤怒的住戶,顯然是個便衣的公安人員,他認得弟兄們是耶和華見證人,於是逮捕他們,把他們押上自己的車子。弟兄們感到憂慮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許多這樣被拘押的人從此就不見蹤影了。不用任何理由,公安人員會對被捕的人施以酷刑。他們前往公安局途中,彼得和弗雷德仍有機會禱告,求耶和華賜力量幫助他們保持鎮定,忠貞到底。這個便衣公安帶他們去見上司,提出許多指控,然後像發連珠炮似的盤問他們。然而,彼得和弗雷德親身體驗到箴言25:15的話是多麼的真確:「耐心的態度能勸動將軍,溫和的舌頭能折斷骨頭。」很慶幸那天中午,沒有人的骨頭被折斷。彼得冷靜地解釋,他們奉公守法,謹守聖經的教誨。弟兄們深深尊重地回答公安的上司,消除了這個上司對見證人的偏見。結果怎樣?

他不但釋放了彼得和年輕的弗雷德,還下令那個便衣公安開車送他們回去傳道地區。這個丟臉人前的公安無可奈何地遵命,護送他們回去。弟兄感謝耶和華,讓他們得以安然脫險。

其他弟兄也遇過警察,但情勢卻沒有那麼緊張。伊曼紐爾·卡亞米紮住在恩德培。他和妻子在家裡秘密地跟家人,以及一小群對聖經感興趣的人研讀聖經。為了避免使這些研讀安排成為固定的活動模式,伊曼紐爾經常更改主持研究的地點。一段時間之後,伊曼紐爾以為他的方法很有效,可以逃過警察的注意。可是有一天,伊曼紐爾在恩德培的動植物公園主持聖經研究之後,一個警察迎面而來,伊曼紐爾馬上把研讀的資料藏起來。警察問:「你為什麼把書藏起來?我們知道你在做什麼,我們知道你是耶和華見證人,也知道你們在哪裡聚會。如果我們想逮捕你,早就可以這樣做了。不過你可以繼續做你所做的事。」伊曼紐爾確實沒有停止他的工作,而且非常忠心地做!

伊曼紐爾退休後回到家鄉。在那裡,他經常受到譏嘲和猛烈的反對。跟耶穌一樣,伊曼紐爾在家鄉沒有受到尊重。(馬可福音6:4)不過,他70多歲仍經常騎自行車走30公里(18英里)去聚會,然後走同樣的路程回家。沒錯,他在「白髮蒼蒼的時候仍然茂盛」。(詩篇92:14)現在,他已經年近90,不能像以往那樣經常騎自行車,但他卻仍然忠心耿耿地負起助理僕人的職責。

先驅堅持不懈地傳道

雖然情況不明朗,但有些弟兄姊妹總有方法參與先驅服務。在這段時期做先驅的人當中,有一個熱心的先驅叫詹姆斯·盧維惹科拉,他是公務員,在1974年受浸。受浸後不久,為了向家鄉附近的人傳道,他改行做農夫。他的妻子學習了聖經一段短時間,但後來卻越來越反對他。

例如有一天,天還沒亮,詹姆斯和一些弟兄起程到內羅畢參加區域大會。後來,他們的車子在一個警察關卡停下來,這時候弟兄留意到詹姆斯的衣服有點異常—⁠—搭配不協調,而且衣不稱身。詹姆斯一向不是這樣的。起初他開玩笑,說自己因為摸黑穿衣服,匆忙中就穿成這個樣子。可是,在朋友們追問下,他才坦言,妻子為了阻止他參加大會,把他聚會穿的衣服藏起來。他迫於無奈找到什麼就穿什麼。於是同行的弟兄把自己的一些衣服給他。詹姆斯抵達大會時,他的衣著整齊恰當。

詹姆斯有時遭到家人和鄰人反對,但這只對他造成一些不便。在其他時候,反對比較猛烈。這種情況持續了許多年。詹姆斯保持溫和,忍耐到底,忠心地事奉耶和華,直到2005年去世為止。至今弟兄姊妹仍然很欽佩他的信心,毫無疑問,耶和華也一定會記念他。

兄弟為共患難而生」

「真朋友時刻顯出愛心,像兄弟為共患難而生。」(箴言17:17)20世紀70年代,當烏干達的見證人處於危難的時候,肯尼亞的弟兄確實是他們的真朋友。探訪會眾的監督和分部代表必須鼓起勇氣,才能越過邊境進入烏干達,鼓勵和支持烏干達親愛的弟兄姊妹。

烏干達軍隊中一個派別入侵坦桑尼亞的領土。1978年,爆發了政治動亂。坦桑尼亞軍隊不甘示弱,於1979年4月推翻了當時的烏干達政府,迫使獨裁者阿明逃離烏干達。阿明匆匆出走為烏干達帶來許多改變。一個弟兄說:「阿明走,禁令除。」《烏干達時報》報導:「傳教士隨時可以回來。」耶和華的子民再次享有宗教自由了!

「即使他們要殺我,我也要去」

政府下台後,局勢動盪不安。烏干達人一方面得到自由,另一方面卻慘遭劫掠。社會陷於無政府狀態,盜賊猖獗,暴力橫行。然而,肯尼亞分部的弟兄立即派京特·雷思克和史丹利·馬孔巴探訪烏干達,舉行分區大會。

京特弟兄憶述:「探訪前的兩週,我們在接近肯尼亞山的梅魯鎮舉行先驅訓練班,並擔任導師。我記得在報章上讀到,在坎帕拉發生屠殺事件,而且大多在晚上發生。我大聲讀出一則新聞後,不禁驚呼:『這正是我們下星期要探訪的地區!』但接著我想,『難道我要像約拿那樣,一走了之嗎?』憂懼馬上消失了,我跟自己說:『即使他們要殺我,我也要去。我不會像約拿那樣的。』」

弟兄按照原來的計劃去做,史丹利探訪烏干達內陸地區的會眾,京特則探訪較大城鎮的會眾。他們報導:「動亂平息後,我們有許多工作都要重新組織起來。那時候,烏干達只有113個傳道員。人人都很高興,因為現在能夠自由地參加聚會,並光明正大地舉行一個有241人出席的大會。」雖然真理的種子遭受無情的踐踏,但顯然它們卻仍然能夠開花結果。

危險時期

兩位探訪會眾的弟兄,京特和史丹利到了接近烏干達東面邊境的姆巴萊。在晚上他們把車子泊在接待他們那家人的門前。在夜裡,他們聽見有賊拆開車子的零件。京特快要高聲喝止竊賊時,想起週初有人要制止竊賊,卻遭暴徒射殺。再想想,他覺得生命比車子寶貴得多,於是他決定不予理會。天亮時,他們發現車子的兩個輪胎和擋風玻璃都被偷去。他們於是向警察報案。警察給他們的忠告是:「在賊人回來偷更多零件之前,快把車子開走!」

兩個弟兄於是趕快開車前往坎帕拉。可是,車子沒有擋風玻璃,京特只好用一條毛毯擋住風雨,而史丹利則用一頂帽子。他們要開車走250公里(155英里)路程,走這段路一點也不好受。至於那兩個被偷去的輪胎,他們換上一個備用的輪胎,也借來了一個漏氣的輪胎。還有一件事叫他們擔心,就是他們要在兩星期後歸還借來的輪胎!弟兄「屏住氣」,希望輪胎能支持到目的地。

京特和史丹利還要在森林裡走一段路,那裡常有盜賊出沒。接待他們的家主提醒他們,「盡量開快一點,不要讓人超車」。兩個勇敢的弟兄以破記錄的時間安全抵達坎帕拉時,不禁鬆了一口氣。他們剛好夠時間找到一個人,並讓他把借來的輪胎送回姆巴萊去。

面對新情勢,打開新機會

1980年,雷思克弟兄探訪紐約布魯克林耶和華見證人的世界總部。總部的弟兄請他向伯特利家庭談談烏干達傳道工作的進展。之後,中央長老團的弟兄表示希望能再次派海外傳道員到烏干達去。當時大家都同意,時機成熟了,是派更多海外傳道員到烏干達的時候了。弟兄姊妹現在可以舉行較大型的聚會。1981年,烏干達的傳道員數目回升到175人。同年7月,烏干達的傳道員達到206人的新高峰,實在令人振奮。

然而,過去十年的動亂留下了大量武器和軍火,不少落在無恥之徒手上。槍擊、搶劫隨處可見。傳道員小心謹慎,努力傳講好消息,在地區裡分發予人安慰的聖經書刊。在7月,傳道員平均分發了12.5本雜誌。傳道員審慎行事,無論從事傳道或其他活動,他們都在日間進行,因為天黑之後,受襲的危險會大大增加。雖然面對這些危險,增長的潛力卻是明顯的。

歡迎海外傳道員重返烏干達

1982年9月基列畢業生杰弗里·葦爾奇和阿里·帕爾維艾寧從肯尼亞來到坎帕拉。人人都叫這兩個弟兄做阿杰和阿里。從一開始,他們已在傳道工作上獲得很好的成果。阿杰憶述:「動亂過後,不少人都渴求屬靈的事,看見雜誌上感興趣的題目,就受到吸引,想留下來看看。」

12月,德國威斯巴登的基列分校派海恩茨·韋特霍爾茨和妻子瑪麗安娜到烏干達,跟阿杰和阿里一起工作。剛抵達,韋特霍爾茨夫婦看見烏干達的弟兄,竟能在一個飽受破壞、危險重重的環境中興旺起來,這令他們深受感動。

海恩茨說:「許多公共設施停止服務,例如沒有食水供應,通訊癱瘓。政局仍然緊張。不止一次謠傳會發生政變,軍人在路上設置了許多關卡。槍擊、搶劫無日無之,在晚上就更嚴重了。入夜之後,街上一個人也沒有。人人都留在家裡,希望和祈求沒有不速之客,可以平平安安地渡過一個晚上。」

海恩茨和瑪麗安娜在找房子做海外傳道員之家。薩姆·魏斯瓦請他們在找到房子之前,跟他和家人一起居住。雖然薩姆是資深的教育工作者,但國內經濟情況惡劣,嚴重影響他的收入,生活也不容易。他表現的慷慨實在難能可貴。

海恩茨說:「要在一個安全的地方找房子確實很困難,我們最後也得在薩姆家裡住了5個月。那段時期,我們彼此認識得更清楚。有時,他的大家庭一天只能吃一餐。但他們總是那麼開心,孩子很聽話,而且服從父母。由於城裡的供水系統不能正常運作,孩子們要用頭頂著一個盛滿5加侖水的塑料油桶回家。我們傳道回來,家裡一定有飲用水。當然,我們學會了節約。例如,我們只用幾升水洗澡,用過的水會留下來沖馬桶。」

1983年4月,大約是海外傳道員被逐出烏干達後10年,4個新海外傳道員在一個比較安全的地區找到房子做海外傳道員之家。烏干達治安欠佳,各種物資也十分缺乏,造成許多難題,但本地弟兄的愛心足以彌補一切不便。

瑪麗安娜說:「向人傳講好消息使我們感到非常快樂。烏干達人虔信宗教,大多數人都有聖經,也樂於跟我們討論。他們平易近人,而且很有禮貌。雖然面對經濟和其他難題,他們總是面露笑容的。

年長者不甘後人

烏干達人尊重長者。許多年長的人響應好消息,善用年老的日子事奉耶和華。保羅·穆卡薩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他以往是教師,認識真理時已經89歲。他在烏干達不但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也經歷了殖民統治、殘暴的獨裁政權和其他政治動亂。保羅渴望認識上帝的王國。他知道彌賽亞君王耶穌基督會解救窮人,扶持淒苦無助的人,「使他們不受欺壓和暴行所害」。(詩篇72:12,14

兩年後,保羅符合受浸的資格,弟兄卻有點疑慮,「真的能夠將一個這麼老的人完全浸入水裡嗎?」但他們用不著擔心。一個準備受浸的年輕人還在水邊猶豫時,91歲的保羅已經受了浸,滿面笑容地從水裡上來。雖然保羅在傳道工作上所做的不多,但他熱心地跟探訪他的人傳講王國好消息,直到幾年後去世為止。

另一個例子是洛溫卡·納卡意馬。洛溫卡不但年紀老邁還體弱多病。由於生病,她的腿腫得很厲害,如果沒有人幫忙,她那裡都不能夠去。上帝組織鼓勵會眾,在受難紀念聚會前後的月份做一個月輔助先驅。洛溫卡也想試試。弟兄姊妹帶聖經學生到洛溫卡的家裡討論聖經,藉此幫助她做輔助先驅。海外傳道員也教她寫信給住在鄉村裡的人,這種形式的傳道工作,她什麼時候都可以做。接著每逢星期六,一個長老帶她到坎帕拉一個很多人的地方,讓她可以坐在矮牆上,整天向路過的人作見證。到了月底,洛溫卡感到又喜樂又滿足,她說:「現在我知道我是做得到的,而且從中得到很大喜樂!」洛溫卡不僅在那個月做輔助先驅,在會眾的仁愛支持下,她連續做了11個月輔助先驅。

「怎麼說……?」

20世紀80年代,許多熱切渴望在烏干達服務的海外傳道員陸續抵達,本地辛勤工作的傳道員熱烈地歡迎他們。他們當中有些是剛從基列聖經學校畢業,另一些則是從扎伊爾(現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被逐出境的海外傳道員。由於在坎帕拉和金賈的海外傳道員增加了,現在可以把那些人口密集的地區做得更徹底。看見烏干達的田地成熟了,可以收割了,海外傳道員感到非常興奮。在烏干達傳道,最困難的不是尋找對聖經感興趣的人,而是怎樣培養這些人對聖經的興趣。

馬茨·霍爾姆奎斯特在基列接受了幾個月的訓練,他滿腔熱誠,渴望掌握當地的語言,培養別人對真理的興趣。這時候,弗雷德·涅耶得在恩德培做特別先驅。弗雷德懂得翻譯和傳譯,現在可以幫助新海外傳道員說一些讓人聽得懂的盧干達語,這種語言有點拗口,很難流利地說出來。實際上,馬茨發覺學習這種新語言一點也不容易。

上盧干達語的第一課時,馬茨問:「用盧干達語怎樣說『上帝的王國?』」

弗雷德說了一句節奏明快的話,「奧巴娃卡巴卡巴娃卡東達」。

馬茨想,「怎麼可以?」他有點後悔提出了這個問題。儘管不容易,馬茨學會了掌握盧干達語,而且進步得很快。

屬靈收割如火如荼

20世紀80年代,烏干達人大部分時間都面對著種種困難,但他們熱烈地響應真理。傳道員人數迅速增長,從1986年的328人增至1990年的766人,增長率超過百分之130。新小組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各地成立。在坎帕拉,會眾數目增加了一倍。在金賈,傳道員數目增加了超過兩倍。在伊甘加的小組也很快成為了會眾。

金賈有一個長老憶述:「增長是那麼的快,連我們也納罕這些傳道員是從那兒來的。有一段時間,我們差不多每個星期日都要安排時間,跟想成為未受浸傳道員的人討論。」

收割一塊更大的田地

烏干達傳道員數目顯著增長,原因之一是,弟兄們表現傑出的先驅精神。跟1世紀的傳福音者保羅、西拉和提摩太一樣,烏干達的全時傳道員為弟兄姊妹樹立榜樣。(帖撒羅尼迦後書3:9)地區越來越需要傳道員,由於弟兄們的好榜樣,許多熱心的傳道員受到激勵,要擴大自己的傳道職務。無論男女老幼,是獨身的還是已婚的,或是一些有家庭責任的,都紛紛加入了辛勤的先驅大軍。20世紀80年代末,平均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傳道員,曾參與某種形式的先驅服務。有些甚至能夠繼續參與全時服務直到現在。

每年先驅們都熱心支持傳道運動,而且打趣地叫這些運動做馬其頓運動。(使徒行傳16:9,10)這些運動持續了多年。有時,會眾會到一些未經指派或不經常探訪的地區傳道三個月。此外,一些正規先驅被委派做臨時特別先驅,到需要更多傳道員的地區服務,結果令人鼓舞。許多誠懇的人對這些運動表示賞識,因為多虧這些運動,他們才得以認識真理。不少新小組和會眾相繼成立。

在一次傳道運動裡,海外傳道員彼得·阿布拉莫夫和邁克爾·賴斯到卡巴萊鎮傳道,遇到瑪格麗特·托法約,瑪格麗特曾跟耶和華見證人學習聖經。她相信自己學到的是真理,而且偶爾也向人談及自己的信仰。海外傳道員為了幫助她,甚至把自己僅有的《根據聖經而推理》也送給她。弟兄離開當地前最後一次探訪瑪格麗特,想不到她竟特地為他們做了一頓飯。她的盛情款待使他們既感動又不安,因為她把家裡惟一的雞也宰了。她家境清貧,平日也靠這隻雞所下的蛋做口糧。她說:「不用擔心。這頓飯算不得什麼,其實你們探訪時給我的更多。」後來,她受了浸,而且熱心傳道直至去世為止。

工作進展迅速,其中一個原因是弟兄善用組織的出版物。上文提到的馬茨說:「雖然我們努力改善自己的教導技巧,但真正能打動人,幫助他們改變生活的卻是聖經和聖經書刊。只要人渴慕真理,即使閱讀能力欠佳,也能被載有實用建議的冊子所打動。」

克服困難

20世紀80年代後期,烏干達的屬靈增長雖然令人振奮,卻來之不易。1985年7月發生了一場政變,軍人再次接管政府。社會像以前一樣動盪不安,游擊戰越來越激烈。流亡的軍隊不斷生事,隨處掠奪財物,亂槍掃射平民。有一段時間,在金賈的海外傳道員之家附近發生了激烈的軍事衝突。一天,士兵闖進他們的房子,但知道他們是海外傳道員之後,只拿了少許東西,沒有造成任何破壞。可是,到了1986年1月,另一個政府上台,設法恢復國家的秩序。

不久,新政府就要面對一個新的大敵—⁠—愛滋病。20世紀80年代,愛滋病開始肆虐,烏干達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據估計,全國有100萬人死於愛滋病,比15年前發生政治動亂和內戰的死亡人數可能還要多。愛滋病對弟兄們造成多大影響呢?

華盛頓·塞通戈是正規先驅,他說:「有些弟兄姊妹認識真理的時候,精力充沛,非常熱心。可是由於在認識真理之前感染了愛滋病毒,後來就死於愛滋病了。」另一些弟兄姊妹是被不信的配偶感染的。

華盛頓說:「有時候,差不多每個月都有我們認識和深愛的弟兄姊妹死去,每個家庭都有親人去世。此外,人們對愛滋病還有許多迷信的看法。不少人認為愛滋病跟巫術有關,染上這病的人是受了詛咒。這個迷信觀念令人們大起恐慌,挑起沒根據的偏見,使人喪失了正常的思考和推理能力。」雖然這樣,弟兄姊妹忠貞地互相扶持,復活的希望和他們彼此間的真愛,讓他們得著安慰。

20世紀80年代結束之前,烏干達的情況比較樂觀。社會恢復秩序,經濟漸漸復甦,基本建設得以改善。政府重整和實施一些社會計劃。

人們越來越重視政治理念,可是,耶和華見證人的中立立場卻常常被人誤解。有一次,當局不由分說就阻止見證人興建王國聚會所。原本已經獲准舉行的大會現在卻不准舉行,有些海外傳道員在簽證期滿後就被迫離開烏干達。到1991年底,只有兩個海外傳道員得以留下來。怎樣才能把情況扭轉過來呢?

後來,幾個弟兄組成代表團跟政府官員會面,解釋我們的中立立場。當局明白了我們對事情的看法後,海外傳道員就獲准返回烏干達。傳道工作也得以順利進行。值得高興的是,1993年烏干達的傳道員人數有1000人。只過了五年,王國宣揚者的數目就達到了2000人。今天,烏干達有40個海外傳道員在全國各地熱心地傳道。

翻譯工作加速屬靈的收割

英語是烏干達的通用語言。當地人說超過30種方言,其中最常用的是盧干達語。近年來烏干達的屬靈增長特別快,主要是由於翻譯聖經書刊的工作有很大進展。

弗雷德·涅耶得說:「雖然我媽媽是忠貞的耶和華見證人,一直經常聚會,可是自從我把研讀文章從英語翻譯成盧干達語之後,她就更能明白聚會的資料了。不過我當時不知道,這樣做讓我為前頭更多的翻譯工作做好準備。」弗雷德的話是什麼意思?

弗雷德在1984年成為先驅。不久,組織請他教海外傳道員說盧干達語。第二年,他加入了盧干達語的翻譯小組。起初,他和其他翻譯員是用公餘時間在家裡翻譯的。後來,這個翻譯小組可以一起全時工作,他們的辦公室設於海外傳道員之家旁邊的一個小房間裡。值得注意的是,70年代中期,在傳道工作受禁止期間,有幾期《守望台》曾翻譯成盧干達語,並以油印方式印行,但只維持了一段時間,就停止了。直至1987年,《守望台》才再次用盧干達語出版。自那時以來,翻譯小組的成員多了,翻譯員努力翻譯更多書刊,供數目日增的盧干達語會眾使用。目前,國內差不多有一半的會眾是說盧干達語的。

一段時間之後,聖經書刊也翻譯成其他語言。現在阿喬利語、孔喬語、恩科勒語都有固定的全時翻譯小組。此外,也有不同的刊物翻譯成伊特索語、盧格巴拉語、馬迪語和托羅語。

阿喬利語和恩科勒語的翻譯小組的辦公室分別設於說這種語言的地方,就是吉盧和姆巴拉拉。這安排有助於翻譯員更熟練地掌握自己的母語,譯文就會更顯淺易明。同時,當地會眾也從這些翻譯員獲得很大的鼓勵。

無疑,翻譯工作涉及巨量的人力物力。烏干達孜孜不倦的翻譯員和世界各地的翻譯小組,都從改善翻譯技巧和英語理解能力的課程得益不淺。結果證明這一切努力和花費都是值得的。在烏干達,有越來越多來自不同「部族、民族、語言」的人由於用自己的母語學習聖經真理,而得到莫大的益處。(啟示錄7:9,10)結果到2003年,烏干達有超過3000個王國傳道員。僅三年後(即2006年),傳道員人數已經達到4005人。

急需更多王國聚會所

早年,弟兄在私人家裡、社區會堂、學校的教室裡舉行聚會。最初兩個用來舉行聚會的地方分別位於納曼戈和魯塞斯的郊區,是用泥磚和茅草建成的。弟兄們積極主動,他們的努力顯然蒙耶和華賜福。當地的會眾靈性壯健,根基穩固。

可是在城鎮裡,要蓋一所簡單實用的房子也不便宜。按烏干達的經濟情況看來,要興建王國聚會所是非常困難的。直至1988年3月,金賈第一個可供多年使用的王國聚會所舉行呈獻禮。興建聚會所涉及很多工作,包括到鄰近的森林砍樹,在不好走的泥路上運木材,然後建造聚會所!後來,在姆巴萊、坎帕拉和托羅羅的弟兄也發揮他們積極主動的精神,善用他們的專長,興建王國聚會所。

在南非的區域工程辦事處支援下,一個建築小組於1999年成立,於是王國聚會所建築工程的進度加快了很多。分部委任了一個9人小組,包括兩個國際僕人和他們的妻子。這個小組很快就掌握了建築的竅門,並培訓當地的弟兄。建築工程不斷加緊進行,平均每一個半月就興建一個聚會所。他們共建成了67個王國聚會所。建築小組只有很少電動工具,加上可用的水供應也不足,建築物料常常缺貨,能夠建成這麼多聚會所,他們實在了不起。

現在烏干達大多數會眾都在自己的王國聚會所裡舉行聚會,體驗到在自己的地區裡有一個聚會所的好處。對聖經感興趣的人喜歡到一個正式的聚會所參加聚會,過於在一個學校的教室裡崇拜上帝。因此,參加聚會的人數不斷增加,會眾也迅速擴展。

應付急劇的擴展

各群會眾的人數急劇增加,可是舉行分區大會和區域大會的場地卻不敷應用。怎樣才能找到合適的會場,讓弟兄姊妹(尤其住在偏遠地區的)不用長途跋涉去參加大會呢?組織批准興建可隨時擴張的王國聚會所,於是問題就解決了。這些王國聚會所跟當地聚會所的大小相若,但設有一個只有屋頂和地板的伸延部分。舉行大會的時候,王國聚會所的後牆可以開啟,以容納額外的聽眾。在卡詹西、魯塞斯和利拉都分別建了一個這樣的聚會所,第四個則在塞塔興建中。

烏干達得蒙耶和華賜福,在屬靈方面不斷增長,不過在組織上也須作出調整。1994年之前,全國只有一個分區。後來,為了照料數目日增的會眾和小組,也要照料說不同語言的人,分部於是設立了更多的分區。今天,烏干達有8個分區,其中3個是說盧干達語的,還有111群會眾和大約50個小組。

阿波羅·穆卡薩是烏干達的一個分區監督。他在1972年受浸。1980年,他放棄追求高等教育,加入全時服務。他有沒有後悔呢?

阿波羅說:「一點也沒有。我有機會做特別先驅和探訪會眾(早期探訪小組)的監督,得到許多令人心滿意足的經歷。我特別賞識組織事務訓練班,這個訓練班使我在屬靈和組織方面都獲得進一步的訓練。」

1994年,肯尼亞分部開辦第1屆組織事務訓練班。自那時以來,除了阿波羅之外,還有50多個烏干達的弟兄從這個訓練班獲得優良的訓練。這些弟兄甘心樂意地服務,他們當中有不少在人數較少的會眾和小組裡做特別先驅。另一些則成為探訪會眾的監督,為弟兄姊妹服務。

1995年,組織在烏干達委任了一個督導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在肯尼亞分部的督導下運作。坎帕拉的一個海外傳道員之家就成了一個由8個志願人員組成的新家庭(包括盧干達語翻譯小組的成員)的居所。2003年9月,烏干達正式在國內設立分部辦事處。

「我們已經在樂園裡」

過去一段時間,督導委員會既要照顧不斷擴充的翻譯小組,也要增添辦公室的設施。為了應付需求,分部購置了坎帕拉辦事處旁邊的兩棟物業。不過最後,還得增添更多的設施以應付日後的增長。2001年,中央長老團批准購置一塊4公頃(10英畝)的土地,這塊地位於坎帕拉市郊,鄰近維多利亞湖畔。

起初,分部打算將工程交給一家設備最好的建築公司,可是這家公司的工程太多,應接不暇。後來,他們竟然改變主意,用最優惠的價錢為我們興建新分部的綜合大樓。顯然,他們是因為突然失去了一宗大生意,所以才答應盡快為分部興建大樓的。

2006年1月,伯特利家庭歡欣地搬進一個美觀、樓高兩層,有32個房間的新宿舍。綜合大樓的設施包括:一棟辦公大樓、一個寬敞的食堂、一個廚房和一個洗衣房。這個物業還設有一個環保的污水處理系統,一個用作貯存和裝運書刊的倉庫。還有幾個建築物用作維修部的工場、儲水池和安放一台發電機。一個弟兄興高采烈地說:「我們已經在樂園裡了,只是還沒有永生!」2007年1月20日星期六舉行呈獻禮,演講由中央長老團成員安東尼·莫里斯講出。

真確的知識就會豐富起來

幾十年來,不論在動盪的日子還是平靜的時候,耶和華在烏干達的子民都努力傳道,他們明白聖經說不論時勢順利不順利,都要傳講神聖的話語是怎麼回事。(提摩太後書4:2)2008年,全國有4766個傳道員,他們很高興能夠主持1萬1564個聖經研究。同年,耶穌受難紀念聚會有1萬6644人出席。以上數字,連同耶和華見證人跟人口的比率是1比6276,足以表明這裡的「田地已經發白了,可以收割莊稼了」。(約翰福音4:35

與此同時,烏干達的弟兄姊妹從痛苦的經歷看出,環境會忽然改變,信心的考驗也會突如其來地臨到。不過,他們也從經歷學到,要信賴耶和華和聽從他的話語,也要確信普世的弟兄團體會支持他們。

一個天使告訴忠心年邁的先知但以理,在「終結的時期」,「真確的知識就會豐富起來」。(但以理書12:4)蒙耶和華賜福,在烏干達真確的知識確實豐富起來。這一帶是浩瀚的尼羅河的發源地,源源不絕的真理之水必定繼續湧流,滿足所有對聖經真理如飢似渴的人。耶和華繼續賜福給普世各地的傳道工作,我們期待終有一天,人人都同心同德地高聲讚美耶和華,直到永遠!

[腳注]

^ 25段 關於弗蘭克·史密斯的生平事跡,請看《守望台》1995年8月1日刊20-24頁。弗蘭克的父親弗蘭克·W·史密斯和他的叔叔格雷·史密斯和妻子奧爾加都是最先來到東非傳道的先驅。弗蘭克出生前僅兩個月,他父親在返回家鄉開普敦途中,不幸死於瘧疾。

^ 26段 耶和華見證人出版,現已絕版。

[第84頁的精選語句]

在一個非洲電台的廣播節目裡,聽到一個有美國口音的人跟一個有蘇格蘭口音的人談話,實在有點異乎尋常

[第92頁的精選語句]

「他們禁得住我的心嗎?」

[第111頁的精選語句]

「用盧干達語怎樣說『上帝的王國?』」「奧巴娃卡巴卡巴娃卡東達」

[第72頁的附欄或圖片]

烏干達簡介

地理

烏干達是一個景色多樣化的國家。境內有濃密的熱帶雨林,遼闊的熱帶草原,無數河流和湖泊。魯文佐里山宏偉壯觀、白雪蓋頂。國土面積共24萬1551平方公里(9萬3263平方英里)。非洲最大的湖——維多利亞湖,有一半面積是在烏干達境內。

國民

人口由差不多30個部族構成,當中超過百分之85住在鄉下地方。

語言

烏干達語言眾多,有超過32種,盧安達語是最普遍的語言。官方語言是英語和斯瓦希里語。

民生

烏干達是個農業國家。國民種植咖啡、茶、棉花和其他供售賣的農作物。大部分烏干達人是自給自足的農民,還有些人靠捕魚為生,另一些則從事旅遊業。

糧食

烏干達南部大部分地區流行的一種食品叫馬托基(見圖),這是一種蒸熟後吃的香蕉。人們也吃玉米粉、番薯,由小米粉或木薯粉造成的麵包和不同的蔬菜。

氣候

烏干達位於高原地帶,南部高達約海拔1500米(5000英尺),地勢逐漸下降,至北部約為海拔900米(3000英尺)。烏干達是氣候溫和的熱帶國家。大部分地區都有明顯的雨季和旱季。

[第77頁的附欄或圖片]

基督徒的真愛觸動人心

彼得·賈比

出生年份 1932年

受浸年份 1965年

簡介 他是一個長老,在受禁制期間幫忙翻譯聖經書刊。他和妻子埃斯特有四個兒女,兒女已經長大成人。

◼ 第一批耶和華見證人海外傳道員來到烏干達時,國內種族歧視問題很嚴重。大部分白人跟非洲黑人保持距離。海外傳道員表現的真摯基督徒愛心,令我們深受感動。我們深愛他們。

20世紀70年代,海外傳道員住在65公里(40英里)以外的姆巴拉拉。我們一家人都很喜歡跟他們交往和傳道。一天,在我們去姆巴拉拉的途中,士兵截停我們的車子。一個士兵說:「如果你們想死就繼續走吧。」看來,我們最好還是掉頭走。可是,日子一天天的過去,我們越來越擔心海外傳道員的安危,很想盡快趕往海外傳道員之家看看。可是,路上設有關卡和武裝警衛。我行使醫院管理層的職權,車子上有醫院的標貼,於是得以通過這些檢查站。見到海外傳道員安全無恙,我們才鬆了一口氣!我們給他們補充糧食,跟他們一起住了幾天。之後,我們每星期都去探望他們,直到他們能夠安全地搬到坎帕拉為止。情勢越危急,我們就越體驗到弟兄團體的寶貴情誼。

[第82頁的附欄或圖片]

「我覺得自己什麼也不會說」

瑪格麗特·涅耶得

出生年份 1926年

受浸年份 1962年

簡介 她是第一個接受真理的烏干達姊妹。她做了20多年正規先驅。現在仍是個熱心的傳道員。

◼ 我的丈夫很喜歡跟基爾米尼斯特弟兄學習聖經。由於我熱愛聖經,所以他認為我也應該接受一個聖經討論。於是約翰·布瓦利的妻子尤妮斯開始教導我學習聖經。

我喜愛所學得的知識,但很害怕向人傳道。由於生性膽小,我覺得自己什麼也不會說。可是,尤妮斯對我很有耐心。她首先教我只向住戶讀出一節經文。然後,在探訪兩戶人家之間,幫助我準備與經文有關的評論。在耶和華的幫助下,我克服了害怕人的心理。

我受浸前不久,我的丈夫離棄真理,拋棄了我和七個兒女。我受到很大的打擊。不過,弟兄姊妹對我關懷備至,在物質和屬靈方面幫助我和孩子。一對外國夫婦去坎帕拉參加聚會,他們會在途中接我和孩子。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四個兒女和他們的家人都選擇事奉耶和華。

後來,我能夠成為正規先驅。由於我患了關節炎,行動不便,所以我在家門前擺放一張桌子,把書刊放在桌上,跟經過的人談論真理。這樣,我得以繼續從事全時的傳道工作。

[第98,99頁的附欄或圖片]

上帝所賜的屬靈豐收

塞繆爾·穆夸雅

出生年份 1932年

受浸年份 1974年

簡介 有多年的時間,塞繆爾代表組織處理法律事務。他是長老,也是先驅。

◼ 我曾參觀位於內羅畢的肯尼亞分部辦事處,當時所發生的事是我永不會忘記的。

我在看一幅烏干達地圖,我問弟兄,「這些不同顏色的大頭針有什麼作用呢?」

肯尼亞分部委員會成員羅伯特·哈特回答:「這些地方有很多對聖經感興趣的人。」

有一枚大頭針在我的家鄉伊甘加上面,我指著這枚顏色鮮豔的大頭針問:「你們什麼時候派先驅到這裡?

哈特弟兄說:「我們不派人去了,」他眼裡閃爍著喜悅的眼神,看著我說,「 會去那裡」。

哈特弟兄的反應使我感到意外,因為我不是先驅,也不是住在家鄉。不過,這件事深印在我的腦海裡。我當公務員退休後,就決定搬到家鄉做先驅。能夠目睹很少傳道員的小組不斷增長,成為一群靈性壯健的會眾,而且有自己的王國聚會所,我感到多麼喜樂!

帕特里克·巴利戈雅被派到伊甘加做特別先驅時,他住在我家裡,我們一起做先驅。我們也種玉米維持生活。每天大清早,我們討論當日經文,然後到玉米田裡工作幾個小時。上午10點左右,我們抵達地區,當天其餘的時間都在地區裡傳道。

玉米苗生長期間,有些鄰居說我們因傳道忽略了玉米田。我們知道玉米需要保護,讓玉米的穗軸成長時不致被猴子吃掉。可是,我們不想為了追趕猴子而耽誤了屬靈的收割工作。

此後不久,我們發覺有兩頭大狗在我們的玉米田周圍徘徊。我們不知道牠們從哪裡來,也不知道是誰的狗。不過我們沒有把牠們趕走,還每天放點食物和水給牠們。自然而然地,有了這兩頭狗「巡邏」我們的玉米田,猴子就沒有出現了。後來,過了四個星期,這兩頭狗就不見了,牠們來得那麼突然,消失也是那麼突然。但我們的玉米已經安然長成!我們感謝耶和華賜下豐收,讓玉米做我們的食物而不是做猴子的食物。更重要的是,我們多麼感激上帝也把屬靈的豐收賜給我們!

[第101,102頁的附欄或圖片]

雖被拘禁,卻獲得扶持

帕特里克·巴利戈雅

出生年份 1955年

受浸年份 1983年

簡介 受浸後不久就加入全時服務,帶同妻子西逢妮雅一起探訪各群會眾。

◼ 1979年,新政府掌權,每一個跟舊政權有聯繫的人都「獲邀」進監護營。新政府宣布,所有不跟安排合作的人都被視為敵視新政府,而新政府也會把他們當作敵人看待。由於我曾在軍隊做樂師,所以也被請到監護營去。

在監護營裡,我很慶幸可以每天閱讀聖經,幫助我保持頭腦清醒。我正在尋找真理,也喜歡跟其他囚犯談論跟聖經有關的話題。有一個耶和華見證人跟我在同一個監護營裡,他叫做約翰·蒙杜雅。他被拘禁因為他是前政府的公務員。另外,他所屬的部族也被視作支持前政府。

約翰熱心地向我傳講好消息,我馬上接受了。我們只有16本《守望台》雜誌和一本《令你快樂的好消息》 *書。我立即看出我所學的就是真理。我學了聖經3個月後,約翰覺得我已符合資格成為傳道員。不久,他的所有指控被撤銷,獲得釋放。我失去了跟耶和華的組織聯絡的惟一途徑。但是,我繼續盡力在監護營裡跟對聖經感興趣的人主持聖經研究。

1981年10月,我獲釋返回家鄉,但那裡沒有耶和華見證人。我的親戚向我施壓,要我參與他們的宗教儀式。耶和華知道我一心想事奉他,所以扶持我。我明白我應該跟從耶穌的榜樣,於是我獨自傳道。不久,我就有很多聖經研究。一天,一個住戶邊拿出《導至永生的真理》 *邊說:「你所說的跟我從這本書讀到的一樣。」這個男子的興趣不大,但我很想讀他那本書和他那疊《守望台》雜誌。這樣,他就同意把書刊給我!

但我仍然要找基督徒同工。蒙杜雅弟兄曾說,在金賈有耶和華見證人。於是我決定去金賈找他們。我差不多整夜禱告,第二天清早,我連早飯也沒吃,就出發了。不久,我遇到的第一個人拿著一個透明的塑料袋,裡面有一本《警醒!》雜誌,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找到一個弟兄了!

1984年,我有份參加烏干達的第1屆先驅訓練班,我興奮極了。誰是我的先驅同學呢?原來就是我親愛的約翰·蒙杜雅弟兄。現在他已經74歲了,但仍然忠貞地留在正規先驅的崗位上。

[腳注]

^ 228段 耶和華見證人出版,現已絕版。

^ 229段 耶和華見證人出版,現已絕版。

[第113頁的附欄或圖片]

他終於找到了正確的宗教

一個姊妹請海外傳道員馬茨·霍爾姆奎斯特去見穆特薩斯拉·亞費西。穆特薩斯拉曾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牧師,現在他對耶和華見證人越來越感興趣,還整齊地寫下了20條問題。他見到馬茨時,就把這些問題交給馬茨。

討論了聖經兩個小時之後,穆特薩斯拉說:「我終於找到正確的宗教了!請來探訪我們的村落,村裡還有其他人想進一步認識耶和華見證人。」

五天之後,馬茨和另一個海外傳道員騎摩托車到卡蘭加洛探訪穆特薩斯拉。他們要走一段難走的泥路,經過茶園,全程110公里(70英里)。穆特薩斯拉帶弟兄來到一間茅屋前,那裡有一個牌,上面寫著「王國聚會所」,這令弟兄大感意外。原來他已經準備了一個地方,供研讀聖經和聚會之用!

穆特薩斯拉向人傳講真理,結果,有十個人對聖經感興趣。雖然路途遙遠,馬茨每個月都來卡蘭加洛兩次,和他們討論聖經。這些聖經學生進步良好,有二十多人成為傳道員。在附近的米揚納鎮,有一群興旺的會眾。與此同時,穆特薩斯拉在靈性上進步得很快,並受了浸。現在他已七十多歲,是會眾的長老。

[第108,109頁的附欄或圖片]

烏干達——屬靈大事年表

1930年

1931年 羅伯特·尼斯貝特和戴維·諾曼在東非傳道。

1940年

1950年

1950年 基爾明斯特搬到烏干達。

1952年 第一群會眾成立。

1956年 第一個人受浸。

1959年 外國的弟兄在屬靈方面提出幫忙。

1960年

1963年 基列的海外傳道員抵達。

1972年 舉行第一個區域大會。

1973年 耶和華見證人受到禁制,海外傳道員被逐出境。

1979年 解除禁制令。

1980年

1982年 海外傳道員再次獲准入境。

1987年 《守望台》翻譯成盧干達語,定期出版。

1988年 第一個固定的王國聚會所舉行呈獻禮。

1990年

2000年

2003年 成立分部辦事處。

2007年 分部的新設施舉行呈獻禮。

2010年

[圖表]

[見出版物]

傳道員總數

先驅總數

5000

3000

1000

1930年 1940年 1950年 196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第73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剛果民主共和國

蘇丹

肯尼亞

烏干達

坎帕拉

阿魯阿

古盧

利拉

索羅蒂

基奧加湖

馬辛迪

霍伊馬

姆巴萊

托羅羅

納曼戈

伊甘加

金賈

塞塔

卡詹西

恩德培

米揚納

卡蘭加洛

波特爾堡

魯塞斯

艾伯特湖

魯文佐里山

赤道

愛德華湖

馬薩卡

姆巴拉拉

卡巴萊

肯尼亞

維多利亞湖

坦桑尼亞

布隆迪

盧旺達

烏干達

坎帕拉

肯尼亞

內羅畢

梅魯

肯尼亞山

蒙巴薩

坦桑尼亞

達累斯薩拉姆

桑給巴爾

[第87頁的地圖或圖片]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烏干達

坎帕拉

阿魯阿

古盧

利拉

馬辛迪

索羅蒂

霍伊馬

波特爾堡

馬薩卡

姆巴拉拉

卡巴萊

維多利亞湖

[圖片]

哈迪弟兄和妻子僅在6個星期裡,已經走遍烏干達大部分的地區

[第66頁的整頁圖片]

[第69頁的圖片]

戴維·諾曼和羅伯特·尼斯貝特把好消息傳到東非

[第71頁的圖片]

喬治·尼斯貝特、羅伯特·尼斯貝特、格雷·史密斯和妻子奧爾加與他們的廂式送貨車,在木排上準備過河

[第75頁的圖片]

婚前的弗蘭克·史密斯和瑪麗,攝於1956年

[第78頁的圖片]

安·庫克和她的孩子跟馬孔巴弟兄夫婦

[第80頁的圖片]

湯姆·麥克萊恩和妻子貝瑟爾是基列受訓後被派到烏干達的第一批海外傳道員

[第81頁的圖片]

第一個海外傳道員之家,位於金賈

[第83頁的圖片]

曾在基列受訓的海外傳道員斯蒂芬·哈迪和妻子芭芭拉

[第85頁的圖片]

瑪麗·尼斯貝特(中)和她的兒子羅伯特(左)、喬治(右)、威廉以及威廉的妻子繆里爾(後)

[第89頁的圖片]

在坎帕拉舉行的「上帝的統治」區域大會裡,湯姆·庫克發表演講

[第90頁的圖片]

喬治·奧喬拉和妻子格特魯德

[第94頁的圖片]

雖然受到禁制,我們的弟兄卻沒有停止聚會

[第95頁的圖片]

弗雷德·涅耶得

[第96頁的圖片]

伊曼紐爾·卡亞米紮

[第104頁的圖片]

史丹利·馬孔巴和妻子埃西娜拉,攝於1998年

[第107頁的圖片]

海恩茨·韋特霍爾茨和妻子瑪麗安娜是德國第1屆基列分校的畢業生

[第118頁的圖片]

翻譯小組

盧干達語

阿喬利語

孔喬語

恩科勒語

[第123頁的圖片]

現代的王國聚會所(下)跟早期的聚會所(上)有很大分別

[第124頁的圖片]

烏干達分部

分部委員會成員:馬茨·霍爾姆奎斯特、馬丁·洛溫、邁克爾·賴斯、弗雷德·涅耶得;辦公室大樓(下)和宿舍(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