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開山劈嶺——雕鑿瘋馬紀念像

開山劈嶺——雕鑿瘋馬紀念像

開山劈嶺——雕鑿瘋馬紀念像

他是個自學成材的美籍波蘭雕刻家,年輕、才華橫溢。他為什麼答應把一座山雕鑿為一座印第安戰士紀念像呢?他還得靠著想像去雕鑿這位備受尊崇的印第安戰士。雕刻家的名字是科爾恰克·焦鳥科夫斯基。他花了七年時間才決定接受這個工程,沒有半點兒輕率。

1939年,科爾恰克收到一封來自南達科他州派恩里奇印第安人保留地的信,是拉科他族年老的印第安酋長亨利·站熊寄給他的。酋長請他在南達科他州的布萊克山鑿山造像,記念他們其中一位著名的印第安酋長。拉科他族印第安人向來視布萊克山為神聖的印第安土地。可是雕刻家格曾·博格勒姆卻在布萊克山正中的拉什莫爾峰,雕刻了四座美國總統巨像,印第安人當然不高興。站熊酋長在信中說:「我和酋長們要教白人知道,我們紅種人也有大英雄!」

為何選上瘋馬?

為什麼要雕鑿瘋馬呢? *羅布·德瓦爾說:「是印第安人要記念瘋馬的。瘋馬是印第安人的典範。他作戰異常勇敢,而且戰術一流。據說,在印第安人當中,他最先懂得設阱用計,誘敵中伏。他從沒簽下什麼條約,也從沒遷到任何保留地居住。」

科爾恰克從哪裡找著靈感去設計這個像呢?他的設計取材自瘋馬跟白種商人的對話。當時,拉科他人大多遷到保留地居住,但瘋馬仍不肯妥協。商人嘲笑他說:「現在你們的土地哪裡去了?」騎在馬上的瘋馬「凝視前方,遙指遠處,昂然地回答:『我的祖先葬在那裡,我的土地就在那裡。』」

瘋馬像何處為家

首要解決的問題是:哪座山可被開鑿成世界上最大的雕像呢?瘋馬像得比鄰近拉什莫爾峰的巨像更勝一籌!1947年,科爾恰克和站熊酋長終於找到了理想的山峰。山峰高200米,整座山海拔2050米。山頂偶爾結集著不尋常的烏雲,科爾恰克因而把山命名為雷雨雲山。他們怎能得到當局批准開山劈石,把山峰化做一座印第安人紀念巨像呢?

德瓦爾在《科爾恰克石雕話語》說:「人只要每年提交評估報告,證明工程價值達100美元,就可以獲准繼續在布萊克山開礦,彷彿獲得土地的『所有權』似的。科爾恰克只要每年作出所需的評估,即使最終把整個山峰開鑿成印第安策馬戰士像,政府也不過問。這叫科爾恰克感到意外。」

開山鑿石談何容易?

科爾恰克任重道遠,卻資金有限,最初更獨力支撐。1948年6月3日工程首次施工,爆破了少許石塊,共10噸的山石。從那時起直到1994年,炸掉的石頭約840萬噸。首次動工當天,幾百個印第安人特地前來參觀,其中有五人曾參與1876年6月25日著名的小比格霍恩戰役。這場戰役的生還者當中,九人(在當年1948年)依然健在。 *

科爾恰克堅毅不屈,全情投入工作。他砍伐當地的樹木,築了741級樓梯,從山腳直達將要開鑿為馬頭的山峰。他使用的汽錘,所需的壓縮空氣來自一部古老的汽油推動壓縮機。為了把壓縮機連接到汽錘那裡,科爾恰克得在山嶺鋪設620米、直徑8厘米的管道。壓縮機一旦突然停了,科爾恰克就得走完741級樓梯,來到山腳重新啟動發動機。他曾有過一天來回九次的紀錄!無奈他雇不起工人替他照管壓縮機。科爾恰克實在耐力過人,意志可嘉。

1951年,他用了660公升白色油漆在山坡上勾畫出雕像的輪廓。這樣,參觀的人就較易推想到雕像日後的模樣了。

噩耗傳來

從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早期,科爾恰克專注於爆破工程,務求炸掉足夠的山石,為雕刻馬頭做準備。他分別在1968和1970年兩次心臟病發。1982年夏天,他接受了心臟分流手術,造了四條冠狀動脈旁路。手術很成功,可是噩耗隨即臨到。同年10月,科爾恰克猝死,終年74歲。浩大的瘋馬像工程現在怎麼辦呢?難道就這樣命不久矣?

科爾恰克知道,就算窮一生之力也不能完成任務。他預計後人會接續他的工作,所以早已為工程定下周詳的計劃。他的妻子露斯,還有他的十個兒女,對瘋馬像的投入程度跟他並無二樣。從動工以來,露斯一直在科爾恰克身旁,不但協助有關的計算工作,還實地參與開鑿工程。

科爾恰克本想先完成雕像的馬頭部分,他的去世使計劃改變了。1987年,他的遺孀和非牟利基金會的董事們決定,先著手雕鑿瘋馬的面部。為什麼要改變呢?瘋馬的臉面比馬頭小得多,工程自然快得多,所費也少得多。此外,人臉比馬頭觸目,教人一眼就認出瘋馬來。也許這可以促使大眾捐助支持呢!

宏偉壯觀,巧奪天工

瘋馬像的頭高26.7米,寬18米。據稱,「單單 瘋馬像的頭部,就可容納拉什莫爾峰全部四座20米高的巨人頭像,還綽有餘裕!」整座雕像完成後,瘋馬連同他伸出的左手和騎著的馬,共長195米,高172米。有人說這會是世界上最大的雕像。僅是手臂本身已經有69米長,那個遙指遠方的手指也長11.4米,厚3米!

科爾恰克不願接受聯邦基金資助。他曾有兩次機會可以得到1000萬美元聯邦基金,但也不為所動。德瓦爾說,科爾恰克「忠於自己那套自由企業哲學,堅定不移。在有生之年,他獨力籌措資金,花在瘋馬像的金錢逾500萬美元」。他沒有收取酬勞,也沒有報銷開支。

現今,瘋馬像設了參觀入場費。除了汽車票外,還有單人票和摩托車票,費用比汽車票來得便宜。目前,每年都有百多萬人前來參觀瘋馬像。很多人捐錢或捐贈器具,使工程得以繼續進行。

印第安人博物館

在瘋馬像的參觀範圍,有一所北美印第安人博物館,全館用本地木材建造,十分顯眼。博物館展出數千件文物,分別來自北美洲多個印第安部落。(北美印第安部落計有五百多個。)館內還有大量關於美洲原住民的書籍文獻,資料充足完備,供參觀的學生、學者們研究參考。

美洲原住民,例如普麗西拉·恩金,還有拉科他族奧格拉拉部落的弗蕾達·古德塞爾,也會在場回答遊人的查詢,向人講解某些手工藝展品。參觀期間,遊人還可向大學講師多諾溫·斯普拉格請教。斯普拉格是拉科他族米尼孔朱人,高祖父洪巴酋長曾出戰1876年的小比格霍恩戰役。

前景如何

博物館將要遷址。科爾恰克的原意是要博物館更接近瘋馬像山腳,並且以納瓦霍族泥蓋木屋的模樣建築。新博物館將是一幢直徑110米的多層建築物。此外,計劃也包括為北美印第安人興建大學和醫療訓練中心。不過,這些宏大的夢想實現之前,瘋馬像本身得首先面世。還要等多久呢?科爾恰克的妻子露斯說:「不可能定下完工期限。天氣將有什麼變化?寒冬會有多厲害?還有金錢和其他問題,變數實在太多了!最要緊的是,我們朝著目標繼續穩步向前。」

[腳注]

^ 5段 瘋馬(約1840~1877年)年輕時外號叫「昂首駿馬」。《北美洲印第安人百科全書》說:「看來他在二十歲前,就承襲了瘋馬一名[拉科他語叫塔·森科·威特科]。他是家族中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持有這個名字的人。」他的祖父和父親也是以瘋馬為名的。

^ 11段 在這場歷史性戰役裡,蘇族特頓人(拉科他人)和夏延人共約2000人,聯手殲滅了陸軍中校喬治·阿姆斯特朗·卡斯特率領的215人騎兵隊。陸軍少校馬庫斯·雷諾和上尉弗德烈克·本甸率領騎兵前來增援,最終也慘敗收場。瘋馬是當時其中一個出戰的印第安首領。

[第14,15頁的圖片]

瘋馬像模型以及畫在山坡的馬頭

[鳴謝]

第2和第15頁:雕刻家科爾恰克© Crazy Horse Memorial Fnd.

[第15頁的圖片]

科爾恰克和亨利·站熊酋長,攝於1948年6月3日。背景是瘋馬像大理石模型以及尚未雕鑿的山嶺

[鳴謝]

圖片:Crazy Horse Memorial archives

[第16頁的圖片]

焦鳥科夫斯基家族合照,右方第四人是科爾恰克的遺孀露斯

[鳴謝]

Crazy Horse photo

[第17頁的圖片]

印第安人博物館,館內一瞥

[第16,17頁的圖片]

一年一度的瘋馬像大遊行

[鳴謝]

Photo by Robb DeWall, courtesy Crazy Horse Memorial Foundation (nonprofit)

[第16頁的圖片鳴謝]

Photo by Robb DeWall, courtesy Crazy Horse Memorial Foundation (nonprofit)